玛丝菲尔工业厂区 - 一期建筑设计
本项目是玛丝菲尔时尚集团总部,位于深圳市龙华区大浪工业园区内。本项目为一期建设范围,用地面积14941.25平方米,建筑面积40233平方米,其中计容建筑面积38473平方米。功能为生产研发及相关配套用房,生产研发建筑高度23.4米。建筑为丙二类多层厂房,耐火等级为二级;结构类型为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抗震设防烈度7度。
建筑设计扫一扫,关注我们
本项目是玛丝菲尔时尚集团总部,位于深圳市龙华区大浪工业园区内。本项目为一期建设范围,用地面积14941.25平方米,建筑面积40233平方米,其中计容建筑面积38473平方米。功能为生产研发及相关配套用房,生产研发建筑高度23.4米。建筑为丙二类多层厂房,耐火等级为二级;结构类型为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抗震设防烈度7度。
建筑设计玛丝菲尔工业厂区-一期位于深圳市龙华区龙华街道大浪工业园区内,北临大浪路,南临浪花路,东临一号路。设计灵感为振翅欲飞的大鸟,动感又轻盈,经过6年工匠精神般的精雕细琢,建成后不但成为深圳大浪时尚创意城的焦点,更引领提升了片区形象,同时在国内和国际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第14届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的Unfurling展览上得到极大关注。现作为玛丝菲尔时尚集团总部办公大楼。 一期主要功能为生产研发及相关配套用房,用地面积14941.25平方米,建筑面积为40233平方米。生产研发建筑高度23.4米,地下1层,地上6层;公共交通塔,地上6层,总高度为36.3米。 项目特点如下: 1.厂房主体采用钢混凝土框剪结构结合新型GBF管空心楼板及宽扁梁楼盖体系和斜边柱体系,以节约层高,增加净高; 由于1#、2#厂房主体结构立面从下至上层层退台,上下层平面轮廓错位,为了避免由于建筑周边竖向构件不连续而形成宽扁梁上托柱等不合理的受力情况,结合主体外部造型,周边竖向构件设计为斜柱体系。共设置四组斜柱组,每组包含26根倾斜角度及受力状态均不相同的斜柱,一方面保证结构体系完整合理,另一方面也满足了建筑外立面造型的特殊要求。 2. 主体周边1#~14#叶片均采用复杂双曲面薄壳结构体系; 厂房外立面造型由14种56个复杂钢筋混凝土双曲面叶片构成,前期采用PKPM和 ETABS两种计算软件,分别尝试了混凝土框架体系和混凝土薄壳体系两种方案进行探索比较,以达到受力分析的准确性和施工工艺的便利性,最终采用薄壳体现建筑造型。 厂房端头14#叶片端部离建筑主体约20米,端部底水平拉力和弯矩都很大,下部桩基础无法承受此水平力,设计时采用设置整体式大承台和水平拉梁的方式,使其自平衡,问题得以解决。 3.公共交通塔采用整体混凝土壳筒结构体系和斜向交叉支模施工技术; 塔体采用双曲面钢筋混凝土壳体,结构如何设计以及与两边厂房连接是一大挑战, 计算采用了PKPM、ETABS、SAP、MIDAS等结构空间分析软件,施工采用斜向支模技术,难点及解决办法如下: 1)、观景塔采用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外筒,筒壁厚为 300(局部为 700)按照 SAP和 MIDAS计算结果,其可按构造配筋。根据建筑外形和风格要求,局部采用矩形型钢(□ 150X150X7)构成网格结构,其与上下筒体可采用刚性连接。 2)、塔楼内部各层楼板,按照建筑造型的要求,采用梁板式布置。两侧梁按拱形设计(两端截面高,中间小),板按单向板设计。 3)、两侧厂房与观景塔相连部分,采用在观景塔一侧设置滑动橡胶支座连接,满足抗震变形的需要。 4.屋顶花架: 1#、2#厂房屋顶花架由从下部柱升起的横向或纵向拱架与屋面板组成,在横向拱架的顶部设通长纵向梁作为屋面板的主要支撑结构, 纵向拱架最大跨度24m。 由于该屋顶花架较复杂,计算将顶部楼板(采用 ABAQUS)和底部支撑屋架(采用 SAP)分开建模。支撑屋架的顶部荷载按面积等效为线荷载加到梁上和混凝土拱上。 5. 由于整个建筑外观基本都是由双曲面组成,如何正确、方便地表达出施工图,是一个全新的课题,采用截面切割法从SolidWorks模型提取参数,采用坐标标注法结合标高表达每一个截面的完整参数,使每一个构件准确无误地呈献给施工单位,方便施工。
建筑设计江门“珠西智谷”属于城市旧工业改造地区,规划以小地块渐进式改造为主,功能项目的布局以现状权属为基础,倡导多元混合的布局模式。江门大道以东,以小微企业的相关创智功能为主,包括小微企业孵化、产品设计研发、金融服务、培训和 SOHO 公寓等;江门大道以西,作为高校研发基地,包括教育装备研发基地、智能机器人研发基地、生命科技研发基地等功能;围绕城际轨道站点,形成江门市面向粤西地区的总部企业分支基地。
《研究》基于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实施过程公共政策属性及评估体系的缺失,构建以五大绩效为框架的城市总体规划绩效评估体系,并针对评估内容及指标进行量化研究形成相对系统科学的评估指标及评价体系,并结合不同的评估要求,构架图形化、可读性强的规划绩效评估模型,提高评估体系的严密性和可比性。同时,《研究》根据规划实施效果和程度的差异,提出规划绩效的量化指标,将城市总体规划绩效评估的测度水平划分为规划效能、规划偏差和规划失灵,并用相应的百分比进行区间的界定。
阳山县示范片位于七拱河流域中部,大片河滩平原与远处的喀斯特山体融为一体,结合片区内散布的历史村落,形成独特的“山水连村”风貌。规划围绕七拱河,以水道、绿道、山道、文道、古道组成的“五道”慢行系统为主,以省道 114 和 260 构成的风景道为辅,通过慢行道和风景道两种线路模式串联特色名村、景点、驿站等景观资源。
规划弥补了传统村庄规划对非建设用地、农业产业关注不足的问题,实现了“生产、生活、生态”全地域覆盖的空间布局。同时,开展了用地集约节约、村居规划、产业规划、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市政设施规划、农民就业以及管理机制改革等8 个专题研究,实现了“全领域”的内容创新。
昭信村位于斗门区白蕉镇东南部,临水而建,以养殖白蕉海鲈为主。呈现典型岭南水乡特色。规划充分挖掘产业特色,着力打破产业低效、劳动力外流的发展困境,分工协作、抱团发展,构造以水产养殖及加工为主的产业体系。
首先,规划编制单位以保证公共利益为出发点,通过与国土、交通、水利、供水、供电、教育等部门的对接,完成初步方案。第二,规划编制单位协助规划局,采用“各个击破”的方式,与开发商对初步方案进行协调,完成协调方案。第三,对协调方案进行公示,采纳公众意见,完成修正方案。第四,召集政府部门、开发商、村民代表、公众代表共同商讨规划方案的合理性,获得最终方案。通过建立针对不同阶段与不同利益主体“四上四下”的协调方式,保证规划方案的经济及技术可行性,提高社会接受度。
规划采用“先蓝后绿、连山通水”的设计手法。利用现状西福河、灌溉渠、山塘和鱼塘规划 4 条联通水系、2 个景观湖、1 个湿地公园,形成“上部山塘蓄水、中部截洪沟导水、下部湿地公园净水”的水文安全格局,以白水山为生态核心构建三条联系北部山体和西南部河流的生态廊道。
本项目借鉴国内外“宜居区域”建设先进经验,探索“一国两制”框架下宜居区域行动计划的编制思路和方法,围绕三地共同关注的宜居诉求,确立了资源环境、公共空间、民生保障、交通出行、生产就业、社会创新等六大宜居区域关键要素,提出十大宜居专项行动和七大跨界宜居建设示范地区,建立了“问题—目标—策略—布局—行动—措施”的区域行动规划框架。
为贯彻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等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推动珠三角构建新的战略发展平台,辐射带动粤西经济发展及促进广东建设海洋经济强省,江门市委、市政府提出规划建设大广海湾经济区。本项目由广东省发展改革委与江门市联合委托编制,坚持省市联动和部门联动,采用一个规划、多个专项专题同步推进的规划编制方式,充分听取企业和公众意见,保障规划研究深度,促进规划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