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关注我们

项目案例
首页>特色项目>四川省成都科学城总体城市设计

四川省成都科学城总体城市设计

项目地点:
四川省成都市
编制时间:
2017-01-01
委托单位:
设计团队:
|
获奖情况:

图片展示

1 / 20

项目简介

■ 项目概况

⒈发展定位

成都市的创新要素集聚区、创新发展先行区、西部创新第一城,目标打造成都乃至全省转型发展新引擎。

⒉城市设计目标

通过对自然过程的保护,为科学城的发展提供一个生态、安全、宜居的人居环境;为满足开放式创新的空间需求,创造紧凑舒适、功能混合、适宜步行的街区形态,使科学城成为成都向低碳发展模式演进的示范区。

⒊空间结构

形成“一主两副、两轴两带、多组团”的空间结构。一主两副指兴隆湖环湖科创圈主中心和高铁商务中心、国际合作中心两个副中心;两轴两带,两轴是天府大道主轴线和龙泉山次轴线,两带是科学城拓展功能带和生态休闲带;多组团指科学城拓展的多个功能组团,包括兴隆特色小镇组团、生物医药组团、高铁科技转化组团、军民融合组团和国际合作组团。

■ 创新与特色

⒈创新要素的布局

针对不同类型的创新模式,提出针对性布局。知识创新型结合大学园区和产学研转化平台建设,围绕高铁站周边的大学科技园形成,重点发展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创业孵化服务,配套将发展研发中心、培育服务等功能。

技术创新型发展生物医药、先进制造和军民融合产业,针对每一类产业的发展空间模式的不同,营造创新生产空间。

服务创新型依托高铁站点链接全球的资源能力,围绕枢纽站点发展现代服务业核心,通过信息网络技术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为服务群体创新的价值,形成企业的竞争优势。

⒉宜居品质的塑造

针对创新群体对高品质环境、共享复合开放空间的需求,规划营造了舒适的空间品质、复合的共享空间,为创新创造了交流、互促的场所。

运用景观生态学理论,以场地现有的生态要素构建景观结构,形成“斑块—廊道—基底”的景观结构,构建景观连续、功能复合,人与生态相互关联的景观生态体系。利用山水要素,从生态设计走向设计生态,通过自然地景来划定城市空间,将自然景观与生态功能融入城市建设中,促使城市与生态的互动发展。

⒊开放式创新的空间营造

针对开放式创新模式的基本特征,提倡混合丰富的研发共享空间,街区式的研发办公环境,并且提供丰富多样的共享交流空间,提供带状绿地,公共设施等。

高密度路网塑造小尺度街区,通过控制街廓尺度和面积,加密城市支路,塑造小尺度街区,营造开放式创新的空间环境。

紧凑的建筑布局营造多样的交往空间,建筑布局应强调高贴线率和高建筑密度。提高建筑密度,创造更加紧凑、 灵活的地块建筑空间,可以满足小微创业社区、创客工厂等多样的创智空间。

连续的带状公园系统,有利于创造开放的交流环境,串联起创新要素和创新人群,形成科研创新共享走廊。

功能混合引导创新交流,鼓励多元用地功能复合和立体混合,营造融合的生活交往空间、创新空间和服务空间,构筑产 - 学 - 研 -城共生发展脉络。
收藏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