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关注我们

公司动态
首页>公司动态>新闻中心>“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规划师专业技能培训班”在深圳圆满落幕

“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规划师专业技能培训班”在深圳圆满落幕

发布时间:2019-11-29来源:广东省国土空间规划协会作者:冯雪琪

        为进一步提高城乡规划师专业技能、素质,熟悉并掌握国土空间规划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广东省国土空间规划协会(以下简称“协会”)联合深圳市城市规划协会于11月26日-28日在广东省深圳市举办“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规划师专业技能培训班”。 
“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规划师专业技能培训班”在深圳圆满落幕

        为进一步提高城乡规划师专业技能、素质,熟悉并掌握国土空间规划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广东省国土空间规划协会(以下简称“协会”)联合深圳市城市规划协会于11月26日-28日在广东省深圳市举办“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规划师专业技能培训班”。 协会在总结以往培训班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培训工作,并特邀10名行业知名专家,为来自全国各地500多名规划编制单位的技术人员授课培训。
 


        会上,广东省国土空间规划协会理事长、广东省PP电子研究院院长邱衍庆作开班致辞。邱衍庆院长对深圳市城市规划协会的支持和与会专家的到来表示衷心感谢。邱衍庆理事长介绍,近日,在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和省自然资源厅的支持下,原广东省城市规划协会顺应国土空间规划大势,遵循各会员单位的要求,成立全国首个国土空间规划协会,并正式更名为“广东省国土空间规划协会”。邱衍庆理事长表示,深圳是“改革之都”,也是创新之城、先锋之城,深圳的城市特质和协会的价值取向高度契合,为此,协会特意把更名后的第一次系统性培训选择在深圳举办。

 



        同时,邱衍庆院长表示,11月25日,自然资源部陆昊部长在全国国土空间规划视频培训会议上发表讲话,对完成国土空间规划重要任务进行部署和动员。因此,此时广东省国土空间规划协会联合深圳市城市规划协会举办“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规划师专业技能培训班”,意义非常。
 
        邱衍庆院长指出,本次培训具有三大特点:一是本次培训不止针对原有的城乡规划队伍,更希望能够广泛吸纳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各个专业人才,推动行业可持续发展;二是本次培训体系比较完整,涵盖五级三类,涵盖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和专项规划,注重结合课程理论和项目实践;三是深圳肩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使命,因此本次培训将重点推荐深圳优秀规划案例,希望规划从业者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不忘城乡规划的初心,牢记行业发展的使命,发扬一丝不苟的匠心,坚持科学规划的恒心,促进规划行业健康发展。

        深圳市城市规划协会赵迎雪秘书长致欢迎辞,她对广东省国土空间协会选择在深圳举办“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规划师专业技能培训班”表示感谢,同时也欢迎与会技术人员对深圳近年来的城市规划建设发展提出建议和意见。


        26日上午,武汉市规划研究院首席规划师肖志中以武汉市为例,结合自身的工作实际分享了对新时代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编制思考,强调面向城市中长期发展,要把握“更长远时间+更大空间”的发展规律,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战略引领上注重“城市转型”与“空间转型”结合;重点内容上注重“生态文明”与“高质量发展”结合;管控技术上注重“刚性”与“弹性”结合;成果体系上注重“批”与“用”结合。


        26日下午,深圳市规划国土发展研究中心发现研究所副所长周丽亚以《深圳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规划纲要》为例,她认为,从深圳的发展历程看,海洋资源管理的重心是与城市发展阶段密切相关的,深圳市规划国土和海洋管理合并为一个机构为陆海统筹管理提供了机制保障,目前深圳已经转向科学用海和以海洋保护为主的时期,确立了陆海联动污染治理、陆海功能空间的统筹协调、滨海城市风貌塑造等重点工作。在本次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过程中,深圳将利用好毗邻香港,身处粤港澳大湾区等地理优势,以及良好的金融基础等优势,进一步完善海洋资源空间保护利用模式,深化陆海统筹的国土空间格局,努力建设成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26日下午,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主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聂丹伟以《粤港澳大湾区战略格局下的深圳对外通道布局规划研究》为例,他认为,基于“创新—空间—交通”协同发展新逻辑,深圳作为大湾区核心城市,应积极构建支撑创新驱动发展要求的对外通道体系。大湾区发展格局下,“知识创新”取代“贸易往来”成为创新城市获得持续发展动力的核心所在,城市空间组织基本范式也由“腹地型城市”向“网络型城市”转型。高效融入高度精细化分工的全球价值链条,更快速的实现创新资源等核心要素在大湾区集聚,成为深圳对外通道规划布局内在要求。


        26日下午,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城市规划研究所所长、副总规划师盛鸣以《飞地新区·深汕试验》为例,通过分析飞地新城面临的三大挑战(如何汇聚飞地新城的可持续发展动力?如何探索新时代高质量进阶营城模式?如何务实高效地推进并尽快形成形象?),强调“倡导生态优先,建构恒久框架”的重要性。同时表明飞地新区的特殊使命,即打造区域协调发展的创新典范,将深汕建设作为一项区域合作发展的系统性、标志性改革创新实践,积极探索创新体制机制,大力推动新旧动能转换,促进汕尾等周边地区创新合作、分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为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提供广东方案。


        27日上午,广东省土地调查规划院规划室副主任罗宏明作题为《国土空间规划基础数据应用与建库工作》的主题报告,主要介绍了双评价的工作方法、三区划定与分区传导、数据建设和系统建设等实操内容,他认为,双评价的成果应用要分析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和潜力,辅助“三区三线”的划定与较合,要以问题为导向,相关指标和评价方法可以结合实际情况适当调整与创新。而城镇、农业开发适宜性,对地质灾害、高程坡度、台风等自然灾害影响等要一票否决。


        27日下午,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广东省PP电子研究院政策研究部负责人陈洋作题为《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的都市圈发展与治理》的主题报告,通过解析都市圈的内涵与特征、城市群与都市圈的异同、都市圈时代的变化、区域规划的响应方式等四方面,他总结道,都市圈空间连绵、高度集聚、跨越城际的特征,使得它不同于一般意义的城市空间形态,而带有更强烈的空间治理属性。都市圈时代同时面临土地约束的倒逼和技术进步的驱动,人的价值被不断凸显出来。



        28日上午,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院长郑筱津作题为《国土空间规划的新要求与大变革》的主题报告,她提出国土空间规划的变与不变,不变的是在学科体系建设上与人居环境科学理论和方法存在很多延续;变的是在新的手段和方法上,如大数据工具应用和政策工具应用。那么,国土空间规划怎么做?她认为,一是转变国土开发保护的目标和发展模式,在重视保护同时,也要防止简单、机械地保护,要通过保护和修复,发挥空间更大价值。二是构建一个人地和谐的的国土空间格局和合理要素配置,山水林田湖草海洋要加上人,才是生命共同体,实现生产生活生态三者的相互协调统一。三是治理和传导,手段和方法很多,整体上会形成全周期、多维度综合管控体系。


        28日下午,深圳市北林苑景观及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设计三院院长蒋华平以《深圳市绿色基础设施规划研究及典型试点规划方案》为例,从多样性生境的营造、因地制宜的植物配置、草本植物景观的营造等方面,阐述如何进行滨水生态修复与草本植物景观营造。他还和与会技术人员探讨马里兰、西雅图、香港等城市的绿色基础设施建设,他认为,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按照生态环境相容性原则,在岸线开发利用中注入新的生态理念和价值取向,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海岸线资源,实现人和海洋和谐相处,走经济发展环境良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28日下午,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分院设计中心主任卓伟德以《深圳市海洋新城城市设计国际咨询》为例,从价值认识、设计要点、技术创新等三个方面分享案例。他认为,要利用自然本底构筑新型海陆关系,关键在于三点:一是结合海洋产业研究,建构城市设计的宏观思维格局;二是紧扣海洋潮汐的时空特征,创新城市特色设计;三是关注新海洋人的活动需求,促进海洋文化与创新交往。


        28日下午,深圳市蕾奥规划设计咨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规划师李妍汀以《深圳市龙华区观澜街道“城市双修”规划》为例,深入剖析了在“街道”这一基层行政单元开展城市双修工作的特殊性,并结合深圳简政放权、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的客观要求,提出了运用由内及外的“渐进式”双修、自下而上的“协作式”双修和动静结合的“滚动式”双修的观点。她提出城市双修的顶层之困和基层之痛,建议加强三方面工作:一是由内及外,打破大拆大建城市更新模式,推动渐进式的文化保护传承;二是自下而上,打破自上而下规划建设模式,推动协作式的民间基层力量加入;三是动静结合,打破法定规划用地局限,推动小尺度非法定绿地的功能修补。通过一系列“微改革”,推动共建共治共享,建立常态化的双修计划新范式。
5759